一、传统节庆与民间习俗
1. 春节:舞龙灯、打糍粑
舞龙灯:株洲攸县、茶陵等地在春节期间有舞龙灯的习俗,龙身由竹篾和彩布制成,舞动时锣鼓喧天,寓意驱邪纳福。
打糍粑:农家过年时,会用糯米蒸熟后捶打成糍粑,象征团圆美满,常蘸糖或包馅食用。
2.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株洲湘江沿岸(如渌口区)在端午节会举办龙舟赛,村民自发组织队伍竞渡,场面热烈。除了吃粽子,部分乡村还会悬挂艾草、菖蒲,以驱蚊辟邪。
3. 中元节(鬼节):祭祖、放河灯
农历七月十五,株洲民间有祭祖习俗,家家户户烧纸钱、摆供品。
在酒埠江、湘江边,部分村落会放河灯,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4. 重阳节:登高、酿菊花酒
株洲人重阳节有登高习俗,如攀登炎帝陵附近的圣山。部分老人会自制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二、民间艺术与手工艺
1. 攸县皮影戏
攸县皮影戏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时用牛皮雕刻人物,配以方言唱腔,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2.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陶瓷以“釉下五彩”闻名,色彩艳丽,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3. 炎陵刺绣
炎陵瑶族、客家妇女擅长刺绣,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如花鸟、山水,风格细腻。
4. 茶陵三棒鼓
一种民间曲艺,表演者边敲鼓边唱,内容多为劝善或即兴创作,风趣幽默。
三、方言与民间俚语
株洲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各地方言略有差异:市区话:接近长沙话,如“恰饭”(吃饭)、“么子”(什么)。攸县话:语调更硬,如“恩晓得啵”(你知道吗)。醴陵话:带江西口音,如“做么哩”(干什么)。
有趣的民间俚语:
“冒得卵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绊哒脑壳”——形容人糊涂。
“吃得咸”——形容人厉害、有本事。
四、饮食民俗
1. 攸县香干
攸县特产,用黄豆手工制作,卤香浓郁,可炒可凉拌。
2. 醴陵炒粉
用本地米粉加鸡蛋、豆芽爆炒,香辣入味,是早餐首选。
3. 炎陵腊肉
山区农家自制,用松枝熏制,风味独特。
4. 株洲嗦螺
夜宵摊常见,田螺加紫苏、辣椒爆炒,嗦着吃,香辣过瘾。
五、婚丧嫁娶习俗
1. 婚礼习俗
提亲:男方请媒人上门说亲,女方同意后交换生辰八字。
哭嫁:过去攸县、茶陵等地新娘出嫁前要“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
闹洞房:婚礼当晚,亲友会闹洞房,增添喜庆气氛。
2. 丧葬习俗
守夜:逝者家属需守灵三天,亲友吊唁时烧纸钱、放鞭炮。
送葬:部分地区仍保留抬棺习俗,唢呐队引路。
六、现代民俗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株洲的民俗也在变化:
工业文化影响:株洲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厂矿文化融入生活,如“厂矿子弟”特有的集体记忆。
旅游带动民俗复兴:如炎帝陵祭典、酒埠江渔歌节等,成为展示民俗的新窗口。
结语
株洲的民俗风情,既有湘楚文化的共性,又有本地特色。无论是热闹的节庆、精致的手工艺,还是地道的方言美食,都承载着株洲人的生活智慧与文化传承。来株洲旅游,不妨走进乡村市井,感受最地道的湖湘民俗!
文章来源: 康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