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办公厅移交给刘少奇纪念馆的刘少奇生前阅读批注过的上万册图书及历史照片。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于1988年11月24日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剪彩开馆,正门悬挂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牌匾。
198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的刘少奇铜像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包括踏步)。两边山头青松傲立,绿树掩映。广场正前方有一个平台,平台中央矗立着刘少奇铜像。刘少奇铜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及弟子程允贤精心制作。铜像加底座共高7.1米,其中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刘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刘少奇同志享年71岁。铜像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威严中带着微笑,满怀沧桑地眺望远方,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
刘少奇故居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于1995年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公布为全国爱基地。
一、故居初览:质朴之中见精神
刘少奇同志故居,传统江南民居风格尽显。土黄色的墙壁,黑色的瓦顶,简洁而古朴。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亲密接触。故居内的陈设简单整洁,每一间房都有详尽介绍,从卧室到书房,从厨房到农具间,无不展现着刘少奇同志早年的生活轨迹。这些质朴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伟人成长的环境,也感受到了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渊源。
二、纪念馆内:岁月留痕,精神永存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探寻伟人一生的宝库。馆内陈列的大量文物与照片,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开了刘少奇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从投身革命到为国家建设呕心沥血,他的每一步都饱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看着那些用过的物品、写下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他在不同时期的思考与抉择,深刻体会到他为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历史不再遥远,而是变得触手可及,每一个展品都在诉说着他的伟大与坚韧。
三、铜像广场:缅怀与敬仰的汇聚
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庄严肃穆。铜像矗立中央,目光坚定,仿佛仍在关切着国家与人民的未来。周围青松翠柏环绕,象征着他的精神万古长青。游客们怀着崇敬之心,或敬献花篮,或静静瞻仰,表达着对伟人的深切缅怀。站在广场上,微风拂过,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刘少奇同志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息。
四、结语:精神的洗礼,前行的力量
此次刘少奇故居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从故居的质朴到纪念馆的厚重,再到铜像广场的庄严,每一处都让人心生敬意。刘少奇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勇担使命。离开时,回望这片土地,心中满是感慨:伟人虽逝,精神永存,我们当以他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 网络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