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服电话:客服一:18974455590 客服二:19988686466
首页  >  攻略  >  省内游攻略

省内游攻略

  • HOT湖南邵阳市有哪些民俗文化呢?您了解吗?

    湖南邵阳市有哪些民俗文化呢?您了解吗?

    风土人情

    邵阳市人文特色:邵阳,是一座底蕴深厚的人文名城。邵阳文化底蕴深厚、底色浓郁,有北塔、宝庆府古城墙、魏源故居、蔡锷故居等文化遗产;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23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省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地区。同时,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风格独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稳中快进。邵阳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源远流长,以崀山、南山、云山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洞口宗祠、滩头年画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凝聚成独有的湖湘文化,让邵阳成为领时代之新的一方热土。在这块热土上,宋代理…

    511 2025-07-31

  • HOT湖湘文化中的常德文化特色

    湖湘文化中的常德文化特色

    风土人情

    浸润着“水”的灵气的地域文化  在历史上,常德位处荆楚水乡泽国之西洞庭湖畔,沅澧二水流经全境,境内河渎纵横,湖堰棋布。自古常德人便经历了水之利弊的考验,在长期与水的博弈中,虽屡遭水患,但也能化水害为水利,使生灵繁衍不息。同时也磨炼了人的意志,增长了才干。从常德人那种坚韧不拔、机敏聪慧、乐观旷达、勇于开拓的气质看,似乎水的诸多特性都渗透到了其禀性之中,构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精神。比如从其克己利人的谦让之心,就可想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从其以柔克刚的人生艺术,就可想到水性至柔而利贯金石;从其做事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韧劲,就可想到水的“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之四海”;从其永不满足于现状…

    448 2025-07-30

  • HOT常德历史习俗——孟姜女传说

    常德历史习俗——孟姜女传说

    风土人情

    相传嘉山脚下有一姜姓老者,生有一女,取名孟姜。孟姜成人后,一日在屋后小池塘里洗澡,被逃长城役而路过此地的范喜郎偷窥。两人一见倾心,私订终身。不想新婚燕尔,范喜郎还是被官府抓走,押送边关修筑长城。由于不堪重劳,范喜郎很快死去,并被填埋在长城之下。孟姜在家天天望夫归来。过数年,孟姜决心亲往长城寻觅,哭倒长城,获夫骸骨,背负还乡,死于返乡途中。乡人感其事迹,修庙供奉不绝。据《孟姜山志》载:嘉山原名翠麓山,秦代以后称孟姜山。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李如圭上书皇帝,嘉奖孟姜女贞烈,遂将孟姜山更名为嘉山。山上现存有贞烈祠、望夫岩、百步磴、相思竹、恨石、镜石等与嘉山孟姜女传说相关的古迹。以嘉山“孟姜女传说为”基…

    473 2025-07-30

  • HOT永州民俗文化——祁剧

    永州民俗文化——祁剧

    风土人情

    祁剧源于弋阳腔,是明初传入祁阳后与地方艺术相融合,长期演变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明永乐年(1403—1424年),弋阳腔随江西移民传至祁阳,逐渐传播,明朝成化年间(约公元1465年至1487年),弋阳诸腔与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地方化,形成了祁阳一带的高腔;明朝万历年间,昆山腔风靡全国后,祁阳一带的戏曲又吸收了昆腔和昆腔剧目;清康熙后,祁剧先后融汇徽调、汉调和秦腔而形成弹腔(南北路)。随着声腔的增多,祁剧剧目、表演艺术日益丰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社会太平,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官场选伎征歌,民间酬神演戏,一时成为社会时尚。清末,江西、福建等地…

    501 2025-07-28

  • HOT永州民俗文化——盘王大歌

    永州民俗文化——盘王大歌

    风土人情

    《盘王大歌》主要流传在瑶族聚居地区。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保存《盘王大歌》最为丰富的地方。瑶族传为盘王的后裔。历史上,瑶族的迁徙极其频繁。他们在迁徙过程中,爬山越岭、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途中渡海时,遇到狂风大浪,是迁徙中遇到的最大险情。瑶民无计可施,只有求助于始祖盘王保佑,并许愿如祖先保佑渡过难关,以后子孙万代,将给盘王还愿,感谢恩德。瑶民在船头拜祭了盘王,果然灵验,狂风恶浪顿息,瑶民平安抵达。从此,瑶民便信守许下的诺言,开始“还盘王愿”以示感谢。瑶族自古就祭祀盘王,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就有瑶族先民“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王”的记载,但像“还盘王愿”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则始于“漂洋过海”之…

    506 2025-07-28

  • HOT长沙特色传统文化——湘绣

    长沙特色传统文化——湘绣

    风土人情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现代意义上的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古代宫廷绣,士大夫闺阁绣的技艺与某些形式,同时吸取了苏绣和粤绣及其他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湘绣主要以蚕丝、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容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籽绣、剪绒绣、乱针绣等都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注重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湘绣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结构上虚实结合,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

    643 2025-07-25

  • HOT郴州的风土人情

    郴州的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戏剧有: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其中尤以今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剧最负盛名,拥有全国六大昆剧院团之一的湖南省昆剧团。郴州传统习俗极为丰富,计有安仁赶分社、瑶族起春节、瑶族团圆节、瑶族盘王节、伴嫁哭嫁及遍布农村各地的赶圩场等。──安仁赶分社,始于宋朝,是为纪念炎帝神农而流传下来的民间盛会,属全国独有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春分节前后,四面八方的人们齐集安仁县城,进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药材、谷种、农具、农副产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动。赶分社期间,草药市场上摆满从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各国采集而来,涉及数百科近千…

    555 2025-07-25

  • HOT茅古斯舞,张家界的传统活化石

    茅古斯舞,张家界的传统活化石

    风土人情

    茅古斯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土家原始剧种。演时全身缠茅草,头着5根棕叶长辫。除女茅古斯(祖婆)外,每人拦腰扎一根草绳,前头一端染成红色,或缠上红布,模拟“粗鲁棒”(男性生殖器)。演唱“砍畲”、“筛灰”、“挖土”、“撒种”、“打猎”、“接媳妇’(土语:洛卡妮)等生产生活内容,插以吆喝、对话和鲁莽动作,是似歌似舞又似戏的古老戏剧。每年正月初三敬祖,村民们装扮毛人表演先祖故事,故名。作为一种“驱秽辟邪,禳灾纳吉”的崇祀和祭奠先人、传承祖风的盛典,存活于湘西境内的摆手活动(土家族谓之“社巴日”)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永定、桑植以及湘西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仪式剧。演员结草为服,有…

    466 2025-05-16

  • HOT张家界特色传统戏曲——阳戏

    张家界特色传统戏曲——阳戏

    风土人情

    作为张家界的传统戏曲阳戏,一直以来在张家界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就如果过元宵节或得大的活动,或是父老乡亲们在办喜酒中都会请主演也表演,在张家界境内为地方戏之首,尤以桑植、永定为主。桑植阳戏源于湘西北花鼓,以唱腔婉转悠扬、音乐气氛热烈见长。1935年,由永顺刘朗轩阳戏团来洪家关演出并传入。40年代中期,当地乡绅贺星楼、韦润吾、谷彩芹等,延聘永顺县石堤西阳戏艺人张雅吾为师,收徒22人,办起阳戏班,带徒授艺,走村串寨演出。谷志壮、刘芳豹、萧安来等,为该戏班艺人之佼佼者。桑植阳戏除在洪家关乡流传外,还有打鼓泉、汩湖等乡。永定阳戏亦深受本地人及省内外戏剧观众的欢…

    1192 2025-05-16

  • HOT张家界特色传统戏曲——花灯

    张家界特色传统戏曲——花灯

    风土人情

    花灯是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 张家界花灯有两大流派,一是大庸花灯,二是桑植花灯。二者曲调不同,表演形式也有区别,前者舞,桑植花灯则有三人舞,多人舞。花灯有固定节目曲牌,拌以二胡、大筒、打击乐。尤大庸花灯闹元宵,一人唱,万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为民间文化一大奇观。​

    904 2025-05-1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