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花灯是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 张家界花灯有两大流派,一是大庸花灯,二是桑植花灯。二者曲调不同,表演形式也有区别,前者舞,桑植花灯则有三人舞,多人舞。花灯有固定节目曲牌,拌以二胡、大筒、打击乐。尤大庸花灯闹元宵,一人唱,万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为民间文化一大奇观。
904 2025-05-16
风土人情
围鼓又叫打馏子、打家伙、打排鼓,是民间打击乐合奏形式。围鼓班子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鼓师指挥,两个击钹(头钹、二钹),一人敲大锣,二人吹唢呐。围鼓点子有:切锤、长锤、夺五锤、幺二三、雄罗汉、牛擦痒、懒牛摆尾、蛤蟆吐泡、龙虎斗、大(小)急急风等百余种。永定区沅古坪流行排鼓,与围鼓大同小异。主要点子有:喜鹊含梅(一二三)、八哥洗澡、幺板、三二一等十余种。主要曲牌有:大迎红、大节高、小开门、秋彩五福、音五雷、峰人松、唢呐皮、五马等。
868 2025-05-16
风土人情
在土寨苗乡,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粑粑,有纯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包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 土家人民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所谓打糯米糍粑,据当地乡土志书记载:“系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约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
239 2025-05-16
风土人情
“哭嫁”是土家族人婚姻习俗的一种。这习俗究竟从何时兴起,现在无从考究。在土家族民间,姑娘出嫁时还必须唱《哭嫁歌》。“哭嫁”的内容很丰富,土家姑娘在“哭嫁”时唱的《哭嫁歌》,是一种边哭边诉的歌,其形式也多种多祥。既有数百年来沿袭不变的固定程式,又有即兴而作的内容,如一人单哭、两人对哭(与父母、与兄弟、与姐妹、与亲友等等)及合唱(“哭十姊妹”)等。且是哭中有唱,唱中有哭,既有放声哭唱的,又有低声泣唱的。哭唱还有曲牌、调式,但多如山歌,灯歌及小调类,虽然旋律比较简单.却也优美、流畅,委婉动听,凄楚之情,饱含其中,歌词以长短句为主,也有“五言七句”、“七言四句”及“七言五句”的。尤其是程式化的歌词较押…
920 2025-05-16
风土人情
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其中以叭咕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苗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和贤惠大方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总是要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包谷烧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大门口摆下大方桌,桌子上摆满了一碗碗喷着清香的美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祝贺词: 最尊敬的客人, 你们不怕旅途辛苦, 来到我们这个贫穷的地方, 山路虽然狭窄陡险, 总有你落脚的梯坎, 泥泞虽然脏滑, 青石板路平稳而又闪光。 …
1012 2025-05-16
风土人情
摆手舞又名“舍巴舞”,系土家歌舞。旧时“土民祭神摆手为之戏”,逢年过节,土家男女着“斑斓”服饰,聚集“土王庙”和“摆手堂”,举行祭祖仪式。由梯玛神师(土老司)领带,摆手长歌起舞。主要动作是“手脚同边摆”。此舞人数多少不限,一字排开或围成圆圈均可。舞蹈者随着锣声鼓点且唱且摆,模拟多种生产生活动作,“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舞姿粗犷,富有古朴奔放的生活气息。
994 2025-05-16
风土人情
上梁是指新屋主体全部盖好后,房顶的最中间一个横梁,在封顶仪举行时的一个仪式,传统修建房屋时才有。。。 上梁歌是土家族修新居择定吉日举行上梁仪式时所唱的喜庆歌。仪式开始时,掌墨师骑在新屋排扇架子上,从上放下绳子,把画好的梁木拉上去合榫斗好,然后与地上的贺梁人对唱。唱的一般都是“三元及第、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天长地久”之类的祝福颂祥内容。有的是唱梁木的来历,有的唱主人的屋场、屋柱、上梁的木梯等。如唱梯:“说此梯,唱此梯,西眉山上长的树,树上百鸟喳喳啼。李郎看树,张郎划墨,鲁班仙师造下此梯,共有十五步,高有十五级。木匠上东我上西,后院骡马叫唏唏,主家兴旺大昌吉。”有时候…
1004 2025-05-16
风土人情
土家族很注重节日活动,全年几乎每月都有特定的节日,并伴随许多饶有风趣的民俗活动。 (1)赶年:土家有过赶年的习俗,即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小腊月二十八,月大腊月二十九,吃团年饭,到腊月三十同样除夕守岁,因此有土家过两个年的说法。 (2)二月初二:土地菩萨生日,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户户住屋的当头,都有一座土地庙,也叫当坊土地,有“不怕客人来得远,也服当坊土地管”的说法。这一天,人们对天气晴雨十分关注,农谚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荞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伞,一斗荞子打一碗”。 (3)清明节:上坟挂青,节日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猪脑壳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4)牛王节:四…
576 2025-05-16
风土人情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1.苗年。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
938 2025-05-16
风土人情
土家人禁忌 “36 禁忌”土家人最忌讳的数字是36。在土家人心目中,36这个数是个“劫数”,甚至连3斤6两、3元6角、3尺6寸等数字亦在禁忌之列。如记序号,当排到35后,便又从第一开始记。一生中,最怕36岁生日。届时,要穿上红布内裤,或扎一条红腰带,据说如此可以禳解掉36岁所带来的煞气。民谚云:“三十六,接跟头,人到三十六,不打官司要卖屋。”有的人到了36岁这一年,邀请亲友,摆设宴席,提前贺生祝寿,来宾们要在主人屋内放鞭炮,以避煞气,席上,亲友们还要向过生日者祝贺一番,以求吉祥。 交际禁忌 土家人对外族人忌用土家语,忌用粗话、鄙话和不礼貌语言;晚辈对长辈忌直呼姓名、平辈呼叫姓名忌不带姓…
697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