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古斯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土家原始剧种。演时全身缠茅草,头着5根棕叶长辫。除女茅古斯(祖婆)外,每人拦腰扎一根草绳,前头一端染成红色,或缠上红布,模拟“粗鲁棒”(男性生殖器)。演唱“砍畲”、“筛灰”、“挖土”、“撒种”、“打猎”、“接媳妇’(土语:洛卡妮)等生产生活内容,插以吆喝、对话和鲁莽动作,是似歌似舞又似戏的古老戏剧。每年正月初三敬祖,村民们装扮毛人表演先祖故事,故名。作为一种“驱秽辟邪,禳灾纳吉”的崇祀和祭奠先人、传承祖风的盛典,存活于湘西境内的摆手活动(土家族谓之“社巴日”)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永定、桑植以及湘西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仪式剧。演员结草为服,有不少地方至今仍用土家语吟唱或对白。演员10-20人,角色不分行当,必有拔普(祖公)、拔帕(祖婆),沃必爹(儿孙)、牛、兽等。从有的地方保留的五部剧目:《种阳春》、《狩猎》、《捕鱼》、《抢亲》、《教读书》等来看、分别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前三部表演的是原始农耕与渔猎生活,第四部状写原始抢婚与群婚的古风,第五部则演绎清代“改土归流”后的兴教办学。
它具备了以下四种戏剧品格:①通过形体、动作、语言的纂拟,创造出毛人的形象,探索出写意的原则;②凭借运用、道具、音响的语言虚拟出种种规定情境;③在歌、摆、念、做中杂糅出综合性能;④利用摆台时空构建了假定性。茅谷斯从原始巫舞脱胎,在渔猎环境中发育,梯玛(土老司)祭仪提供了表演手段与基本模式。它属于原生形态的戏剧。是中国戏曲最远源头上遗存至今的活化石。
文章来源: 康辉整理 www.ez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