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 提前预定时间 | 取消政策 | 原价 | 优惠价 |
---|
产品 | 提前预定时间 | 取消政策 | 原价 | 优惠价 |
---|
优待政策
优待政策:儿童限制为年龄14周岁(含) -18周 岁 (不含) (按生日计算年龄)(儿童年龄 14周岁(不含) 以下免费) ;老年人限制为 年龄60周岁(含) -65周岁(不含)(按生日计算年龄)(老年人65周岁(含)以 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免费) ;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限制为凭带本人学生证
服务设施
景区内有停车场、卫生间、餐厅、吸烟区
交通信息
1、通道-皇都-皇都站,步行8米到达;
2、通道站,招呼站上车,乘坐[通道旅游专线]到[通道汽车站]下;转[通道-皇都]到[皇都站]下,步行8米可达;
3、通道-坪坦-招呼站,步行2.3公里到达;
温馨提示
①预订门票包含:景区参观门票1张。
②为保证入园顺利,预订时请务必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怀化通道皇都侗文化村
皇都侗文化村是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被称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她的每一段故事都与歌有关,每一对恋人的相识都于舞相连。相传,古夜郎国的国王途径此地,被这里的民俗风情所陶醉,许诺在此建都,“皇都”由此得名。
皇都侗寨(2015年12月29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距县城10公里,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四个寨组成,为纯侗族聚居的侗寨,总面积31.26公顷,总人口2250人,共230户。。坪坦河、高盘溪、后冲溪流经村寨,坪坦公路、牙屯堡公路穿过村寨,山体环绕村寨四周,根据四条龙脉的走向,形成了“三水抱四寨、三宅共一场、四寨成盘龙”的独特居住环境。
建筑包括寨门、戏台、鼓楼、风雨桥、凉亭等,网红特色摔碗酒,皇都不倒翁,五彩风车街等。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皇都侗文化村,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百佳景点”、“新潇湘休闲八景”、“湖南四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中华户外网推荐景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等荣誉称号。
皇都侗文化村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坪坦乡。皇都村原属广西三江县,1954年归通道,属第七区,1956年成立黄土乡,1958年并入坪坦公社,1961年建黄土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着传统的侗族文化,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挑战。本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理念,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侗族优秀传统文化,1995年,通道侗族自治县政府决定成立皇都侗文化艺术团,使其成为宣传和展示侗族本土文化的一个窗口。巍峨雄伟的侗寨鼓楼,壮观秀美的侗乡风雨桥,美妙动听的侗族大歌,味形色美的侗族特色饮食深深地吸引着各路游人。皇都侗寨逐步成为了以展示侗族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旅游文化。
故事传说
传说古夜郎国天子路过此地,被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所迷恋,故建“皇都”城。皇都侗文化村由头寨、尾寨、新寨、盘寨四村组成,历史悠久,民风民俗最为完整亮丽。鼓楼里、凉亭内、风雨桥边,处处琴声悠扬,歌声如潮。
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各具风貌的侗族民俗、民风深深的吸引着各路游客,成为侗文化村的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绚丽多姿的侗族服饰,色彩鲜明的民族刺绣,种类繁多的民族艺术,丰富多彩的民族节俗。
(1)饮食习俗
侗族的风味食品品种很多,颇具特色,主要有油茶、苦酒、侗粑。侗族“嗜酸成癖”,有“三日不吃酸,走路打倒窜”的说法。侗家四季都腌酸,别有风味的酸草鱼,一腌就是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是招待上宾或是遇到红白喜事才可尝到的美味。
(2)侗族服饰
侗族的穿着绚丽多姿,衣料大多是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衣,细衣和侗缎仅作为盛装和配饰用。侗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大都为银质,每逢喜庆佳节,年轻姑娘佩戴的项链、项圈多达数层,手圈五、六对全副重量达十余斤。
(3)民族刺绣
民族刺绣以侗绵最负盛名。侗家姑娘几乎人人会织绵,编织侗绵只能按布纹纱路的走向穿针引线,故图案的条纹大多是直线,成几何图形。侗绵的色彩着重原色和重色,对比鲜明。
(4)民族艺术
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有“饭养身子歌养心”的谚语,可见其对歌非常重视。侗族大歌,曾以其独特的多声部合韵震撼法国巴黎,名扬世界。侗族的民间舞蹈有芦笙舞、哆耶舞、春牛舞、花扁担舞等,其中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浓郁地方色彩的芦笙舞和哆耶舞是侗族艺苑中的两朵奇葩。侗族芦笙、侗族琵琶歌、侗锦、侗帕、大戍梁歌会被公布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遗产。侗乡被誉称“民族体育之乡”,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有:抢花炮、哆毽、耍春牛、踩高脚马、踩芦笙、侗棋、斗鸟等。这些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与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与音乐、舞蹈、体……等融会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益于身心健康。现传统的抢花炮、射驽、高脚马等已被列为国家比赛项目。
皇都侗寨由头寨、盘寨、尾寨、新寨共同组成。前三个寨子连为一体,新寨则是处于一个半岛上,由风雨桥(普修桥)和公路相通,与另三个寨子隔河相望。
1、民族建筑:侗族的民族建筑非常富有特色,一般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2类:居住建筑大部分为三层杉木结构的吊脚楼,公共建筑包括寨门、戏台、鼓楼、风雨桥、凉亭等。皇都侗寨具有特色的建筑具体如下:
(1)寨门:
皇都侗寨现有三座寨门,分别为皇都侗寨寨门、盘寨寨门、新寨寨门。皇都侗寨寨门位于普修桥以北坪坦公路上,盘寨、新寨寨门位于各寨入口处。各寨门除了景观的功能外,还是侗族村寨“边界”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
(2)鼓楼:
皇都侗寨现有两座鼓楼,分别为头寨鼓楼和尾寨鼓楼,位于现戏台两侧。鼓楼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飞檐重阁,层叠而上。侗族鼓楼作为一种公共性建筑,具有多种功能。如集体议定村规公约,排解纠纷,奖罚活动,节日活动和各种喜事活动等。此外,这里还是侗族人民茶余饭后开展休闲娱乐活动,进行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场所,所以鼓楼是侗族人民进行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3)普修桥:
皇都侗寨的普修桥坐落于坪坦河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2)重修,1984年复修,2007年3月寨民对桥体进行维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198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公布法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主要功能为新寨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和村民休闲娱乐场所。
(4)重阳楼:
重阳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此楼高6米,北京搬家公司,占地30平方米,共两层,底层呈正方形,顶部为二重檐,四角歇山式,造型为厅堂式,是侗族群众为老年人修建的休息、聊天、娱乐的场所,体现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5)凉亭:
皇都侗寨仅有一个凉亭,与盘寨寨门相连,为一层木结构坡屋顶,中间设有火塘,是盘寨村民日常生活中休息、聊天的场所。
1、合拢宴
吃合拢宴,不仅只于一家之中的几弟兄,有时分了家的几兄弟或一个房族、一个寨子来了共同的贵客,而客人又不能久留时,主方每户来一成年男子,各尽其所有,共同筹办酒席并陪餐,谓之吃“合拢宴”。他们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把自家好吃的拿出来,或开坛取腌鱼腌肉,或杀鸡杀鸭,或炒猪、羊、牛肉,或炒鸡、鸭、鹅蛋,或炒雀子肉和野兽肉;自带甜酒、泡酒或烧酒以及粘米饭、糯米饭、粳禾米饭、糍粑、小米粑等一起来陪客人。合拢宴一开始,首先由家长、族长、寨老端杯致欢迎辞,之后宴会才开始。 喝酒一般要喝“转转酒”表示亲热,也称“串杯”,即每人各喝邻座杯中的酒,全部同时举杯敬邻座,团结友好的气氛极其浓郁。吃菜要吃“转转菜”,一家的菜碗一人接一人传过去,人人都能吃到。酒至半酣,主人中之长者斟满两碗酒,和客人换饮,然后再按长幼顺序与客人换饮。客人酒量小,可事先声明,不必每碗尽饮,但须稍许抿一点,方为不负盛情。席间,还要以歌助兴。宴席快结束时,要饮转转酒,主人长者先端起自己的杯递给身边的人,依次往下递,开成一个大圈,一同饮尽。吃合拢宴是侗族人民给客人的一种荣誉,能蒙此厚遇必非一般客人。这一习俗历时久远。
2、原生态侗族歌舞表演
观看皇都侗族文化村艺术团的精彩表演,则是另外一番享受,《敬酒歌》 、《扯扯摸》 、 《踩簸箕》 、 《禾杆歌》、 《闹茶》 《抢蛋》、《板凳情歌》 、《筒地咯罗闹歌堂》等一组民族色彩十分浓厚的文化节目汇集了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轻歌曼舞,回肠荡气,于行云流水间透出一种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