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服电话:客服一:18974455590 客服二:19988686466
产品编号:1559
电询

怀化黔阳古城

景点地址:
怀化市洪江市黔城镇
开放时间:
早8:30至下午17:30
积分促销:
黔阳古城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核心景区占地面积约为0.85平方公里。拥有芙蓉楼、万寿宫、钟鼓楼、宝山书院等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阳古城先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十大最美潜力古城之一”、“湖南之大众最爱旅游目的地”、“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等美誉。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古城南正街、北正街双双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作“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客栈、民宿、精品休闲酒吧、咖啡吧、旅
黔阳古城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核心景区占地面积约为0.85平方公里。拥有芙蓉楼、万寿宫、钟鼓楼、宝山书院等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阳古城先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十大最美潜力古城之一”、“湖南之大众最爱旅游目的地”、“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等美誉。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古城南正街、北正街双双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作“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客栈、民宿、精品休闲酒吧、咖啡吧、旅
产品 提前预定时间 取消政策 原价 优惠价

预订须知

优待政策

1、免票政策:14岁(不含14周岁)以下儿童免票;65岁(含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免票;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免票。

2、优惠政策:①、未成年人:14周岁(含14岁)~18岁(不含18周岁); ②、在校学生:全日制大学本科(含)以下学历的在校学生,持有效学生证;③、老年人:年满60岁(含60周岁)至65岁(不含65周岁),持身份证 ④、港澳台青少年:香港、澳门、台湾等入境游的青少年,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明。

服务设施

景区内有停车场

交通信息

1、洪江市1路-黔阳古城站,步行270米到达;

2、洪江市2路-黔阳古城站,步行265米到达;

温馨提示

① 门票当天有效,出园后再次入园,需再次购票。

② 为保证入园顺利,预订时请务必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景点介绍

怀化黔阳古城

中国洪江(原黔阳县)。境内拥有安江高庙文化、托口古商城、户外基地雪峰山等旅游名胜,以及一座有2200年历史且保存完好的龙标古城-黔城,中原文化、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该市芙蓉楼前。洪江市也即将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古城)。

77

洪江市治所地黔城镇,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镡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1997年洪黔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以来,洪江市政府大力开发保洪江古城,境内拥有安江高庙文化、托口古商城、户外基地雪峰山等数百处旅游名胜。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是全国保存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诞生于此,诗人王昌龄身后留下一座“芙蓉楼”屹立于此。古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西门又称中正门,其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门上“中正门”三字是戴笠所书。依附南北两条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鱼骨状道路系统保存完整,古称九街十八巷,如今还留有以商铺为主的南正街,以会馆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街道两边还保留着县衙、书院、文庙、客栈、戏院等。来古城,第一个要看的便是芙蓉楼。它被称为“天子行吟处”,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芙蓉楼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

66

黔城古城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筑文化、古书院文化、古遗址文化、古庙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古建筑文化

主要指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这些古建筑群,历时数载,得以保存下来,或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或飞檐卷垛,朱栏白墙;或精致淡雅,清秀宜人,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堪称中国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古碑刻文化

黔城古碑刻众多,历代遗留下来的古碑刻数以千计,惜废弃不少。今芙蓉楼内建有碑廊厅,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北页、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蔚为壮观。

古庙宇文化

黔城古庙宇众多,尤为明清为盛。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县治建有的著名庙宇有曾明寺、先龙坛、玉皇阁、城隍庙、东岳庙、将军庙、马王庙、龙王庙、文庙、山川坛等数十座,今尚存的有万寿宫、先龙坛、文庙等。

古名人文化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丞谪贬为龙标尉(今洪江市黔城镇),王昌龄在这里为七年"以政以宽"、"爱民如子",被龙标百姓称为"仙尉",当地流传下来关于他的大量传说故事。同时,他在黔城留下一批珍贵的诗篇和诗论。芙蓉楼碑坊刻留有他当年的酬唱诗。后人为纪念他,建有芙蓉楼,芙蓉楼成为国内较完整的纪念王昌龄胜地。一代名宦高力士也流放巫州,州治即之黔城。

古墓葬文化

黔城春秋战国古墓群、西汉古墓群分布在黔城镇玉皇阁村南头坡、牛头湾山坡、汽车站北面的丘陵地带,墓葬密集,封土堆无存。1983年、1988年、1991年、1998年、2000年先后在这些地方挖掘古墓400多座出土各类陶器及铜剑、侗矛、铜镜、铜铃、琉璃珠、滑石壁等数百件,陶器组合有罐、豆、鼎、敦、壶等1000多件,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沅水流域的渊源文化及五溪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古书院文化

宝山书院和龙标书院构成了书院文化的主流。旧县志载:北宋元丰三年(1709年)初建学官于县治。南宋淳熙(1770年)迁学宫于城东普明寺。宁宗嘉泰(1201年)又迁学宫于城西。南宋宝庆元年乙酉(1225年)县令饶敏学建宝山收字于赤宝山麓,后迁于城东,明成化县令陈钢复修。清康熙五年,县令张扶翼建于城北。四十九年庚寅(1613年)迁学宫于城西。乾隆十二年丁卯(1724年)范德灏建排楼额曰:"龙标书院"(今洪江市第三中学),四十九年建制一新,同治八年(1869年)复修。学院一时名流师生和韵成帙。宝山书院石碑一块现立在黔城小学内。龙标书院石碑一块原立在三中教师宿舍门口(已残缺)。

古遗址文化

古镡城遗址所在地,即今黔城镇。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立镡成县。明朝以前为土城墙。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毁于苗。次年靖远伯王骥军重筑城墙270丈,高1丈7尺。成化八年(14终奖2年)遇大水,城东南倾塌。隆庆五年(1561年)颓于水,仅存西、北两偶,再复修。民国35年(1949年),遭土匪洗劫,城中受极大破坏,城址破败不堪。文化大革命前后,城墙及五门楼被毁,现仅存西城门洞及部分城垣。

民族文化

在黔、湘边陲民族矛盾激化时,黔城是少数民族反压迫的首义地:唐建中二年(781),湖南观察使窦群建叙州城,逼使辰、叙苗、瑶族首领张伯靖聚众反抗;后梁开平三年(909),瑶族首领潘全盛据黔城反梁;后周显德元年(954),叙州瑶族首领彦通称王于溪峒间,也以黔城为据点。黔城是湘、黔边陲的军事:元至正六年(1346),靖州零溪吴天保率部队起义,明正统十四年(1449)贵州苗民起义,顺治五年(1646)"临济会"人陈友龙抗清,均先攻占黔城。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师入川,在黔城击败清兵。同治二年(1863),翼王部李复猷回师,仍以黔城南上托口,取道会同返广西。黔城古称五溪蛮地,唐时,黔城为民族居住地,唐代大诗人王昌龄任龙标尉时,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他所作的《箜篌引》诗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当地仍有“苗女听歌"、"苗女乞诗”之传说,王昌龄也为少数民族人民所敬仰。

 




我要咨询我要提问

我要咨询

提交
验证码 联系电话 登录账号
请使用手机扫码下单,更方便
微信扫码
微信或浏览器扫码